岩羊长得有点像山羊和绵羊的“混血儿”。它们的角像个倒写的“八”字,直直往上,尖得跟刀似的,角上还有一圈圈皱纹和颗粒,看着挺粗糙,其实摸起来滑溜得很。岩羊的毛色也好认:身子青灰色,脸是灰白色,屁股黄白色,尾巴黑乎乎的。它们没有羊膻味,可能是因为整天在山上跑,运动量大,把“味儿”都跑没了。
为啥岩羊非得住在这高得吓人的悬崖上?答案简单:为了活命。岩羊得吃盐,盐对它们来说就像咱们每天得吃饭一样重要。平地上的草和石头含的盐不够,悬崖上的岩石却能渗出一点盐的结晶体,偶尔还有几棵嫩绿的小草。岩羊爬上悬崖,就是为了舔一口盐,或者啃两口新鲜叶子。生活不易,岩羊也不例外,为了这点吃的,它们得拿命去拼。
除了找吃的,岩羊爬悬崖还有个大目的:躲危险。大自然里,岩羊就是食物链里的“小透明”,没啥攻击力。碰到狼、豺、老鹰这些狠角色,它们只能跑。悬崖对别的动物来说是死路,对岩羊却像自家后院。它们往崖上一窜,敌人只能干瞪眼。岩羊这本事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全靠它们的“装备”够硬。
岩羊的蹄子是它们爬崖的“神器”。蹄子又小又灵活,能轻松插进岩缝里,蹄底还有一块软软的肉垫,抓地力强得像吸盘,刹车稳得一批。别说垂直的崖壁,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立足点,岩羊都能站得稳稳当当。它们的膝盖也厉害,韧带厚实,弹跳力惊人,一跳三米跟玩似的。即便从十米高摔下来,岩羊也能四脚着地,毫发无损。
可别以为岩羊就无敌了。它们有个毛病:不能回头。岩羊跑得快,跳得高,全靠身体的协调性。跑着跑着突然回头,肌肉和关节一下绷不住,重力加上惯性,直接把它们拽下悬崖。有的岩羊还特别“好斗”,逃跑时忍不住回头瞅一眼敌人,好像在说:“来呀,追得上我算你赢!”结果这一回头,命都搭上了。真是应了那句老话:别嘚瑟,嘚瑟遭雷劈。
岩羊的生存环境听着挺刺激,但也让人有点心疼。它们为了吃口盐、躲个险,天天在悬崖上玩命,稍不留神就可能摔下去。咱们在平地上走路都得小心,更别说它们在那么陡的地方蹦来蹦去。岩羊的数量现在有四万多,主要聚在贺兰山一带,过着自己的小日子。它们能活下来,全靠这身本事和大自然的“庇护”。
说到这儿,得提个醒:岩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有人觉得岩羊肉好吃,没啥膻味,还能卖个好价钱,就动了歪心思。可别忘了,私自抓捕岩羊是犯法的!保护动物,人人有责。咱们欣赏岩羊的“轻功”就够了,别想着把它们端上饭桌。
岩羊的生活,其实跟咱们的日子也有点像。它们为了生存,爬高上低,冒着风险也要往前冲。咱们不也一样吗?为了生活,起早贪黑,忙忙碌碌。岩羊在悬崖上找盐,咱们在城市里找机会,说到底,都是为了活得更好。岩羊的坚持,多少有点让人感动。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